這並非只有在科幻片或者《西遊記》面才會出現的情景︰美國德克薩斯一學奧斯汀分校 Anna Himler教授的研究小組發現一種名為 Mycocepurus smithii的亞馬遜螞蟻群己具備無性繁殖能力,所孕育的後代也只有雌性。雖然無性繁殖在螞蟻世界相當普遍,但這還是已知第一個全無雄性踪影的螞蟻族群。科學家認為該現象消除了雄性帶來的壓力,有助於維持種群的和平局面。
Himler等人最初對亞馬遜螞蟻產生興趣是由於其獨特的本質,它們能耕種不同種類的真菌作物作為食物來源。通過6次對亞馬遜螞蟻繁殖行為的測試,他們有了更重要的發現,這種螞蟻群體完全由雌性組成,在它們的生活中不存在交配行為。隨後,Himler 等人對巴拿馬和阿根廷等地的亞馬遜蟻穴進行了實地研究,測試了蟻穴中的蟻后和所有成員的基因。同時,他們還研究了是否細菌是它們無性繁殖的原因。結果發現,改變食物來源以及利用可殺死任何阻止雄性出生的細菌的抗生素都沒能促使亞馬遜螞蟻產生雄性後代。該研究結果發表於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期刊上。它對一項被科學界普遍接受的理論發出了挑戰 ~ 先前科學家認為由於無性繁殖的基因突變率大大減少,其遺傳多樣性少於有性繁殖,因而是進化中的不利因素。不過無性繁的自身優勢也是有可能存在的︰例如雌性不需要去尋找雄性伴侶,也不必花費很多時間與雄性交配。
資料 來源︰新發現Science & Vie 2009年6月號 總第45期 頁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