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數九寒冬和酷熱的盛夏來臨之際,愛幻想的人們總渴望能有一個冬暖夏涼的地方。雖然春夏秋冬的變換是一種規律,但世界如此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地球上竟有一部分幸運的居住在冬暖夏涼的"地方",這就是遼寧省東部山區桓仁縣境內被人們稱為"地温異常帶"的地方。這條"地温異常帶"一頭開始於渾江左岸滿族鎮政府駐地南1.5千米處的船營溝,另一端結束於渾江右岸寬甸縣境內的牛蹄山麓。整個“ 地温異常帶”長約15千米,面積約10.6萬平方米。
夏天到來時,“地温異常帶”的地下温度開始逐漸下降。在氣温高達30 ̊C的盛夏,這裡地下一米深處,温度竟為零下12 ̊C,達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
入秋後,這裡的氣温開始逐漸上升。在隆冬降臨,朔風冽的時候,“地温異常帶”却是熱氣騰騰。人們在任家山後的山岡可以看到,雖然大地已經封凍,但是種在這裡的角瓜却依然是蔓葉壯肥,周圍的小草也還是綠色的。任家在這個地方平整了一塊地,在上面蓋上塑料棚,在棚裡種上大葱﹑大蒜,蒜苗已割了兩茬,大葱長得翠綠。經過測定,發現在這個棚裡的氣温可保持17 ̊C,地温保持15 ̊C,在這小岡上整個冬春始終存不住雪。
還有一個具有這種特性的地方,是在河南林縣石板岩鄉西北部的太行山腰一個海拔1500米叫“冰冰背”的地方。在這裡,陽春三月開始結冰,冰期長達5個月﹔寒冬臘月,却又熱浪滾滾,從亂石下溢出的泉水温曖宜人,小溪兩岸奇花異草,鮮艷嫩綠。
人們知道,自然界的氣温變化取決於太陽的光熱,隨著地球的公轉,當它和太陽距離縮短時,太陽輻射給地球的熱能就會增加,使地球變熱﹑變曖。反過來,地球就變涼﹑變冷。這樣就形成了春夏秋冬。而這些奇異的土地却打破了這一自然規律,出現了神奇的現象,這引起了很多科研人員的注意。他們中有些人認為,這裡地下有寒熱兩條儲氣帶同時釋於氣流,遇寒則出熱,遇熱則出冷氣。他們還認為,它的地下可能有龐大的儲氣結構和特殊的保温層,在這特殊的地質溝造之中產生的大氣對流導致了這奇異的現象。還有人認為,這個地下龐大的儲氣帶的上面帶有一特殊的閥門,冬春自動開閉,從而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但這些分析只是推論而已,這地温異常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這裡的地質結構有什麼與眾不同?還需要科學工作者經過進一步考證。
資料來源
馬妍 主編 (2004) 人類神秘現象 中國書籍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